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抗战时期的自贡市保育院(一)1940年4月22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前往自贡市保育院看望慰问难童。自贡市保育院缘何获得宋氏三姐妹的关注和重视?为此,自贡市档案馆此前展开了对馆藏自贡市保育院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现将自贡市保育院设立、运行和结束的相关史实介绍给读者。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1938年初,战区扩大,战事更为激烈,国土沦丧, 无辜儿童惨遭空前劫难,战区大量儿童或被日军杀害或无家可归流落异乡。
为抢救和保护难童,1938年3月10日,以宋美龄为首的上层妇女人士和以邓颖超为首的妇女界人士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儿童救助保育运动。1938年4月24日,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在重庆成立。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加强了对战区难童的收容工作,通过合办、领办等多种方式,组建起以重庆为中心的战时儿童保育院体系,尽最大可能收养救助各地难童。
当时,自贡市正值井盐增产赶运、盐场蓬勃发展之际,经济基础良好。同时,自贡距离重庆较近,地理位置优越,也因此成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设立分院的优选城市。1938年6月,四川省政府向自贡市市政筹备处下发一则训令,指出“自抗战以来,战区儿童多因避难棲流异地。亲属离散,乏人教养。其于国家民族之损失至巨且大。现战区扩大,儿童日益众多。各地慈善机关及有识之士已纷起从事于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饬令自贡市市政筹备处尽量协助,开办战时儿童保育机构。
1938年6月,四川省政府关于协助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致自贡市市政筹备处的训令(自贡市档案馆藏)
1938年7月26日,四川盐务管理局按照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第十三次常会关于保留贡井区井神庙作为自贡市保育院院址的决议南宫28,酌请自贡市市政筹备处予以办理。随即南宫28,自贡市市政筹备处组织修理该庙,并购置150张双层木床及相关设施设备,开始着手接收各地难童。
1938年7月26日,四川盐务管理局关于保留贡井区井神庙作为自贡市保育院院址致自贡市市政筹备处的公函(自贡市档案馆藏)
1938年8月20日,因战区扩大、难童激增,到达四川的难童达数千名之多,财政部盐务总局由此将自贡市保育院的额定收容数量提高到1000名。然而,贡井井神庙仅有500名的收容能力。随即,自贡市市政筹备处派专员前往贡井查勘。经调查,贡井天后宫修缮成本低,且可容纳500名难童,由此提出修缮天后宫作为第二院址。四川盐务管理局对此建议表示赞同并请予办理。两个院址的相继修缮以及相关设施的采购、布置,使自贡市保育院初具收容1000名难童的能力。
1938年8月24日,自贡市市政筹备处关于另修天后宫致四川盐务管理局的公函(自贡市档案馆藏)
1938年9月29日南宫28,自贡市保育院即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第六保育院(简称川六院)正式成立(重庆歌乐山川一院、永川临江乡川二院、五通桥川三院、重庆沙坪坝川四院、合江广驿巷川五院、泸州二郎庙川七院、江北水土沱川八院)。该院隶属于财政部盐务总局协济难民难童委员会,经费由川康盐务管理局协济难民难童委员会拨发。第一任院长为胡惇五。
1938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颁发《抗战建国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方案》,提出5条教养目标:1.培育健全体格;2.养成善良德性;3.培养国家民族意识;4.授予基本知识;5.训练生活技能。围绕教养目标,自贡市保育院共设置了总务处、保育处、教务处、生产劳作训练处、医务卫生处等5处。
1939年2月22日,在取得贡井乡士绅同意并报荣县县长、荣县征收局局长同意后,自贡市保育院从贡井乡联保办公处接管了天池寺。天池寺由此成为自贡市保育院第三院址,用于修建教室、工厂和农场。为满足院务需要,此外还租用了谢家祠堂、三元井修建宿舍和诊疗所。
1940年2月8日至10日,自贡市保育院补行周年成立纪念会及工厂、医院落成典礼。自贡市保育院各项工作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