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总和党中央交给青海的重大任务,不仅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现实路径,还将对全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2024年新年伊始,省委陈刚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专题调度会上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通过加强统筹来解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功能性问题,加快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更好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并在青海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五位一体推进格局”。“五位一体”推进格局的提出,为青海从省级层面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理清了思想认识、作出了重要指导、提供了系统方法。
当前,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加剧,全球能源供应链快速重构,能源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面对多重挑战,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领域性变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清洁能源,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然而,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洁能源要实现大规模、科学高效的发展,其逻辑和路径是缺乏可借鉴性的,尚需不断探索。特别是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视野下,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必须充分认识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从战略层面看,清洁能源发展价值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82021年(从2022年起,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增加值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清洁能源产业对青海GDP的年均贡献率为7.6%,超过了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产业。同期,清洁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4%,接近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的两倍。20182022年,青海清洁能源投资年均增长17.4%,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8.5%增长到了19.6%。相比2018年,2022年全省清洁能源税收增长了115%,清洁能源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例由4.5%增长至6.7%。全省42座光伏帮扶电站的年发电产值为8.8亿元,使7.7万户、28.3万名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折”。可见,清洁能源发展价值巨大,已经成为了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学术层面看,清洁能源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强的跨学科属性。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历史却比人类社会要长得多。当今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历史仅有几百年,特别是以打造高比例新能源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来看,清洁能源发展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清洁能源研究相关学科纷杂,既需要动力、电气、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环境等工科技术,还需要大气、海洋、地理、数学等理科知识,更需要能源经济、电力市场等经济分析,甚至在评估相关影响性时,还需要社会学及农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因此,清洁能源发展研究的跨学科性非常强,同时相对于应用实践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从事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明显。从实践层面看,清洁能源发展的推进需要全社会积极共同参与。近年来,青海发挥清洁能源资源禀赋,紧抓政策机遇,清洁能源发展成就斐然。实际发展经验中,政府层面需要发改、能源、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园区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发挥有为政府引导作用;企业层面需要央企、国企、民企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承担有差异的责任,一起发力推动建设;社会层面需要全体公民增强降碳减排意识,加快终端电气化应用进程,提供微观层面基础支撑。只有全社会积极共同参与,清洁能源的发展才是高效且可持续的。
得益于十年来清洁能源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以沙漠、戈壁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纵深推进,青海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版图上已经占据了关键位置。在发展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性、科学性,加快构建“五位一体”推进格局,使统筹成为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方,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问题,形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青海样板”。一是规划编制注重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好规划的引领性。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总体布局,加强同国土空间及水利等专项规划衔接,通过统筹规划编制协调好各方工作。在符合国家清洁能源布局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大稳定、小调整、不断优化的省内规划布局。二是制定政策要坚持目标导向。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敢于突破创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策协同效力。特别是应通过建立政策体系引导优势资源解决电源结构等问题,加快出台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通过法治保障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给予市场稳定的预期。三是基地建设要保进度保质量。实施好三批国家大基地项目,谋划推进外送通道建设,强化电网互联互通,加强省域骨干电网建设,推进一批关键节点电网工程,加强支撑电源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形成多元储能的发展格局,发挥好储能综合效果。切实落实“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原则,让大基地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好。四是项目布局要科学合理。树牢“一盘棋”思想,争取将更多青海能源项目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大做强青海能源的总盘子。匹配源荷发展,完善产业配套,积极招引一批绿色高载能产业,促进新能源消纳。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相关工作。继续保持绿电优势,用好绿色能源“金字招牌”,以绿电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把能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共筑绿色算力、共创新质未来。五是企业发展要激发动力。加强政策谋划、系统推进、产业联动,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识别、破除阻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隐形壁垒”,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六是人才培育要强调适配。聚焦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骨干人才培育,坚持产学研政联动、以用为本发挥作用、人才引进和本土培养并重,打造一支适配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要突出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适应“五位一体”推进格局人才的价值,建立优化相应的人才评价、培养、奖励、服务等机制。
当前,在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上,青海仍有99%的光伏、85%的风电,以及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电化学储能矿产资源待开发。在全国范围内,青海享有“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唯一的“一省两区”政策资源。未来,依托优越的自然及政策资源,在“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有效统筹下,青海必将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并与关联产业形成耦合发展态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示范。一是深化各方合作,加速挺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无人区”。2021年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中称,中国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要达到96%,如此大规模、高比例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在人类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截至目前,青海此项数据为93%,已是全国范围内最接近国家碳中和目标的省域。同样,因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发展太快等原因,青海正在面临“电源结构”“网源时空”“生产消纳”“储能周期”“价值价格”五大错配问题。可以预见,青海当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会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显现出来。因此,青海应加强国内外合作,加速挺进“新型电力系统”“构网型储能”等关键技术领域,以及“绿电价值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无人区”,积极探索并形成解决方案,为全国推动清洁能源科学有序发展,顺利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青海力量。二是紧抓发展趋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算力基地。2022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工具开始爆发式增长,其核心基础算力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也是大国博弈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大数据中心将演进为以人工智能为特征且耗能高数倍的超级算力中心。有关研究表明,2030年,我国用于算力的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将从现在的2%增长至7%。降低算力中心能耗、减少单位算力成本,将是未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关键领域。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全球对绿色电力消费形成了普遍共识,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承诺不晚于2050年100%使用绿色电力的“re100倡议”。青海已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下一步应紧抓绿色算力需求激增的历史性机遇,结合高比例绿电及相对低电价优势,充分发挥冷干净空气降低算力中心运行成本,依托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算力基地。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打造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绿色名片”。2023年12月中旬,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8),形成了“阿联酋共识”,其中各缔约方首次就“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达成一致。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位居全国前列,且连续5年不断刷新100%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青海省域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在规模上具有可比性,零碳电力的发展有望成为世界标杆。青海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像COP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代表国家充分宣传、推介自己。省级层面应积极对接我国承办COP中国相关会议的部委,优选能源转型、减排增效、零碳产业等案例,组建包括官员、企业家、科研人员在内的团队,参加COP29以及后续会议,在国际场合发出青海声音,展现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成就,宣传青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独特价值。